-
[世界侨网] 中药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临床与实验研究获突破
中药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临床与实验研究获突破
[本报讯] 记者 \ 金相律 摄影报道; 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湖北、广州、浙江、山东、河北等二十多个省市陆续发布新冠肺炎防治方案中,都对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进行推荐。连花清瘟胶囊的科研成果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其他同类药物所不具备的科技创新优势,连花清瘟从2004年进入市场在我国流感、禽流感、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屡次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科研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中药科技创新的价值。
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表明,连花清瘟有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
2月18日,在广东省政府召开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团队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子峰教授指出,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显示体外有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透射电镜分析也发现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能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在感染细胞里面的胞浆,还有囊泡内的病毒颗粒。我们知道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仅是一个病毒,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过度炎症表达,所以也观察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对人的普通冠状病毒(HCoV-229E),还有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细胞和诱导的TNF-α、IL-6、CCL2/MCP-1和CXCL-10/IP-10等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抑制作用。这个跟临床的炎症因子是相吻合的。
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临床研究获突破
杨子峰教授指出,连花清瘟完成了42例的新冠肺炎确诊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常规治疗联合了中药以连花清瘟颗粒为代表,它能明显缓解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而且发热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5天,对疑似病例有相似的作用。应该说为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带来一些希望,特别是轻症、中度,缓解抗疫的燃眉之急。
由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采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的临床报道,分别刊登在《世界中医药》《中医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应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新冠肺炎患者54例,结果证实:连花清瘟颗粒明显改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减少发热、乏力、咳嗽持续天数,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研究证据;武汉市第九医院和华润武钢总医院治疗42例新冠肺炎确诊普通型患者,设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表明:连花清瘟治疗组能够明显缓解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显示出了独特优势,发热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5天,同时还能改善乏力、肌肉痛等其他症状。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就诊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101例,联合应用连花清瘟治疗组63例,对照组38例,研究结果表明连花清瘟明显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症状,缩短发热时间1天,同时缓解气促症状,减轻肺部湿啰音,降低转重症比例。
连花清瘟在疫区防控中广泛应用
面对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岭药业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疫区捐赠一千多万元连花清瘟,让疫区早用药、早发挥治疗作用,彰显了以岭药业对疫区人民的关爱。随后,保障湖北疫区药品达900万盒,粗略估算,覆盖湖北省上百万人次使用,武汉所有方舱医院也将连花清瘟作为基础用药。截至目前,在全国覆盖约3000万人次应用连花清瘟。湖北省、黑龙江省等许多省市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储备用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作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清单中的医疗应急保障物资。
钟南山院士在在广东省政府召开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提出: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已经在新冠肺炎临床中常用,中药使用后显示能减少病毒进入细胞,减轻炎症症状,这可以给中药使用提供一些证据。
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现在来看,对冠状病毒本身有抑杀作用的药比较多,做完实验有肯定效果的,并且写在说明书的是连花清瘟。”陕西省第一、二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专家介绍说,两位患者均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药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刘青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病人的病情予以治疗,采用了一些中医的方法,如连花清瘟颗粒等,效果很好,恢复得非常顺利。2月7日,湖北黄冈11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株洲分队队长刘毅表示:“我们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还有西药洛匹那韦,同时对症支持。”
全国各地都在倡导抗疫服用中药,作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连花清瘟,发挥其中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作用,更能造福于民。
世界大同 国际交流
世界侨报社驻福建地区联络中心
阳光同际(厦门)文化传媒
Tel:0086- 136 6607 4822
E-mail:6453071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