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交流  >> 查看详情

读《史记》方知炎黄二帝为百家姓共祖

来源: 世界侨网  日期:2022-12-18 22:27:34  点击:19035 
分享:
作者:严凡高,世界百家姓总会秘书长
史记方知炎黄二帝为百姓共祖
严凡高

作者:严凡高,世界百家姓总会秘书长,非洲《华侨周报》副总编辑,尼日尔汇才地质与能源高等教育学院副院长


春秋战国时期,秦人先后在雍地建立了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分别记载: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昚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确切祭祀人、时间、地点的祭祀炎黄的记载,2018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宝鸡市(古代秦国都城雍城所在地)发现了祭祀黄帝的吴阳上畤。勘探发现,该地共有94座祭祀坑,遗址范围有8万多平方米,在出土的陶器残片上发现了“上”、“上畤”等几个汉代人书写的隶书陶文。相信其他畤也在周边。

西汉时祭天(同时祭炎黄)也是在秦朝的故都雍(今陕西宝鸡境内),汉武帝执政时期搞了十几次郊祭(即祭天礼,以下均同),后来改为在自己都城修建祭坛(已毁),省得跑长途,东汉时汉光武帝在自己的都城洛阳修建祭坛(已毁),唐朝时回到长安举办祭典,宋朝时则是在开封和临安(杭州),明成祖朱棣之后的明清时期固定在北京(即天坛和地坛)。

世界百家姓总会会长于洋、秘书长严凡高在黄帝陵祭典上敬献花篮(2019年重阳节)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公元前422秦灵公将炎黄两位人文始祖和天地并列一起祭祀,传承至今。
我们知道,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秦灵公将先祖与天地并祀,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此举而有今日“炎黄子孙”一词
港澳台和美国、澳大利亚、赞比亚、印尼、英国、法国等国华侨华人先后举办三月三轩辕黄帝拜祖大典。
世界百家姓总会于2018年成立后,2019年组团回国参加黄帝陵祭典,2020年因疫情改为组织海外侨领遥祭,2021年冬至节在南非举办“辛丑(2021)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2022年冬至节再次举办“壬寅(2022)全球华人恭祭炎黄典礼”,并决定2023年起由各国侨团轮流承办。

史记的第一卷五帝本纪记载了炎黄二帝时期的历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居中国24史之首,记载了从炎黄至至汉武帝期间3000年的历史。
通过史记,我们发现,炎黄二帝不仅是中华人文始祖的标识性符号,也是中华百家姓几乎所有姓氏的共祖。

我们一起来研究史记的第一卷五帝本纪,原文以下划线标明,生避字在原文上标音符以助阅读,本文作者在每段原文后简单解释。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

司马迁在序言中表示,黄帝定下规矩后,颛顼、帝喾、尧、舜先后相继,五帝美德丰功万世流传因此作《五帝本纪》为《史记》开篇第一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xiū)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在神农炎帝之前的人和事,因年代过于久远无从考究,归于神话传说,司马迁从炎黄开始写中华历史,炎黄交替时期至今约4300年,这是就“中华五千年”说法的来源。
黄帝是少典部族姓公孙名轩辕。那时的部落联盟领袖是神农氏的炎帝,黄帝发展少典部落,固结其他小部落,先后打败炎帝和不听话的蚩尤部落,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领袖,融合了三大部落和东夷等其他部落,形成了华夏族(包括后世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最早框架。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湖南省人民政府每年主办炎帝祭典,山西高平因为当地有炎帝传说而举办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湖北随州则在举办炎帝文化节时进行炎帝祭典,炎帝故里宝鸡也曾举办炎帝祭典。

图为炎帝陵祭典照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xūnyù),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ē)。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这段话可以看到黄帝时期的活动范围,东到东海边和泰山也就是山东,西边的空桐鸡头山不知道在哪,我猜在陕西山西,长江南的熊山湘山应该是湖南江西一带,北边既然有荤粥(上古匈奴)那注是河北往西到陕西榆林一线。
炎帝和黄帝不是秦汉以后的皇帝,是后世史官对上古部落联盟领袖的称呼。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léi)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zhuānxū)也。

这段话说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4个得姓,具体什么姓需要研究,后人将先秦影响最大的八个姓称为上古八姓
这段话记载了黄帝子是西陵族的嫘祖嫘祖因此被奉为华夏母亲,西陵在哪有去争议,现在多个省有西陵文化活动,在四川有二月初十嫘祖故里祭典,湖北有嫘祖文化节活动。
黄帝死后安葬在桥山,汉武帝曾到桥山祭黄帝,这个地点被认定为黄帝陵,也就是陕西延安市黄陵县,陕西省人民政府每年清明在黄帝陵举办公祭,黄陵县人民政府每年重阳节在黄帝陵举办民祭。
河南新郑以黄帝故里身份举办三月三轩辕黄帝拜祖大典
浙江缙云是传说的黄帝升仙地,古代即有黄帝祠宇,民间称为仙都,当代举办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从2021年起升格为省政府主办。

图为世界百家姓总会代表参加黄帝陵祭典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jié)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jiǎo)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之前的炎黄和后面的尧舜禹都有很多故事,中间的颛顼高辛)在《尚书》中没有记载,司马迁就怎么光伟正就怎么写,有的是根据传说乱写,比如出生就能说话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属实,就是史上第一个穿越案例了。
这段有两个重要的信息,一、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二、高辛)是黄帝的另一个孙子蟜极的儿子,是颛顼的侄子。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jūzī)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yáng)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xiǎn)。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mǎo),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rǒng)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我们研究姓氏最早的起源和传承,关注这段中的一个小秘密:尧(放勋)是帝喾高辛的儿子,他是和哥哥先后当上大统领(部落联盟领袖)的。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huān)兜曰27:“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shāng)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gǔn)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guān)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yín),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guī ruì),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xuán )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yīn)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chái),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shěng)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尧舜是上古禅让制的践行者,因而从古至今被当为明君的代名词,司马迁因此死命的夸,尧传舜这事儿被写出了花。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西晋起即有祭尧活动,现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当地举办民间祭典礼
提示大家注意,先古的一年应该不是现在的365天,否则书里这些人的年龄不科学,看这段时会怀疑人生。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gōu)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敲黑板,说重点,这段有重点。
上古三皇五帝的五帝指哪五个人有多种说法,《史记》认可的五帝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被司马迁各种花式夸完之后,记下了舜(重华)的家谱,原来舜是轩辕黄帝第七代后裔,是五帝中的第二位颛顼帝的第五代。上图,咱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的关系: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hàn)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kuí)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hào)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táo )。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tāo tiè)。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chī)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而禹、皋陶(gāo yáo)、契xiè)、后稷、伯夷、夔(kuí)、龙、倕(chuí)、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稺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tiǎn)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的领导团队成员22人中也有一些被后世奉为各姓氏的先祖,比如皋陶的官职是大理,成为李姓的先祖(理通李),伯夷成为吕姓的先祖(炎帝后裔,姜姓吕氏),姜姓和吕姓又衍伸出很多姓氏。这个树状图可大致了解姓氏源流。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
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略过各式花样夸和走形式,我们发现重点在最后一小段话中:大禹把尧的儿子丹朱封在唐地舜的儿子商均封虞地,所以后代分别称尧舜为唐虞舜,成为唐姓和姓的源头

湖南永州宁远县舜帝陵祭典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司马迁说,颛顼到尧舜、禹,都是黄帝后裔他们有不同的国号(应该中指直属部落名称),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禹为夏后(相当于周王时期的王),姓姒氏。商朝先祖是契,姓子氏。周朝的先祖弃,姓姬氏。

绍兴大禹陵祭典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jiān)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xiàn)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声明:五帝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残缺《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含糊其词,我依据比较靠谱的传说整理出来,写成这篇本纪。
司马迁的意思是,这篇本纪信不信由你---我是相信的,因为这篇不是信史的本纪比其他神话传说更可靠一些。


通过以上记载,我们知道了上古三皇五帝的五帝其实上就是轩辕黄帝的族群大致演化。继续阅读《史记》的其他本纪,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姓氏源流的记载,基本上都源于炎黄二帝:

禹也是黄帝后裔,他是颛顼的孙子后裔(见《夏本纪》),大禹是氏(现在姓的先祖,姓又衍生出夏、杞、禹、越等很多姓氏,周朝时的越国就是大禹后裔)。到周武分封天下时,找到一个姓的夏朝后裔东楼公,封在杞国(典故杞人忧天就是发生在杞国)。

取代夏朝的汤,一样黄帝后裔,高辛的一个儿子契被舜封在商地(见《殷本纪》),汤就是契的后裔,因此这个朝代就叫做商,商多次迁都,后来迁到殷,后代称殷商,汤和商族是子姓,到周朝时,开始给了商纣的儿子一块封地,但在叛乱后被灭掉,改为给商纣的兄弟微子启一个封地,就是宋国,随着繁衍子姓也衍生出很多姓氏。比如林姓就是商纣的王子比干的后裔。

周朝取代商朝后,换成了姬姓执政,周文王姬昌当然也是轩辕黄帝后裔,属于高辛一系(见《周本纪》),周武王两次大分封,近百个封国大多成为后世的姓氏,姬姓因此成为很多姓氏的源头。现代的姓氏源流基本上考证到周朝时就和这些国君(或卿大夫)有关,商朝的甲骨文和金文没有姓氏信息,很难向前追溯。

秦始皇嬴政也是黄帝后裔,属于颛顼一系,颛顼一个支系的后代大费被舜赐姓嬴氏(见《周本纪》),传到西周时期,他的后裔造父是周王的马夫,立功被封在赵地,为赵氏(这时应称为嬴姓赵氏,严格说起来嬴政应称为赵政,但从秦汉时期起,姓氏合一,就跟着习惯称呼了)。嬴姓和赵姓也衍生出很多姓氏,包括黄、徐、江、秦、郯、莒等。

《项羽本纪》没有记载项羽的世系,只说世代为楚将。大致上是在周朝初期有个小封国叫项,后来给楚国兼并掉了,该族民众就以项为氏,算是姬姓的一个支系。楚国地大物博,历代楚王给庶子和卿大夫陆续分封,形成了很多姓氏,荆楚18姓基本上都源于楚王家族的熊姓,当然,熊姓也是黄帝后裔。

《高祖本纪》也没有记载刘邦的世系,多代平民生活使其无法在当上皇帝后补封祖宗十八代。刘氏据说是夏朝时人物刘累的后裔,属于祁姓,也就是尧的后裔。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士会也是祁姓,他的封地为范,后代称为范士会。

几个汉族执政的朝代开国皇帝,晋朝的司马家族,祖先是周朝时的程伯休父,程姓应源于姬姓,但也人说是源于风姓;隋朝杨坚的杨姓也是源于姬姓,起初是周宣王将一个儿子封在杨,这个杨国被晋国兼并,晋武公将这个地方封给自己的二儿子(晋国也是姬姓)。唐朝李渊是陇西李姓,祖先是老子李耳;宋朝赵匡胤是赵姓,祖先当然是造父,和秦始皇同一个祖先;明朝朱元璋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很多代都是平民,所以无法往唐宋及更前追溯祖先,但朱姓是始祖是舜的大臣朱虎,属于炎帝的姜姓。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