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体验管理(eXperience Management,简称XM)赛道如火如荼。国外是厚积薄发的炽热,国内是扑朔迷离的虚火。风开始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入局者纷纷投身,大家都在找寻扶摇而上的机会。
中国很多行业,需要新的管理体验的能力。比如汽车、金融、物业(生活服务)、餐饮等,需要围绕关键体验指标(比如NPS、获客成本、复购率、客单价等)持续运营。它们已经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完成了很大程度的用户端数字化体验革新。伴随私域与单客经济崛起,新变化产生了新要求。
如果不清楚体验管理的底层逻辑,快速烧热的赛道可能意味着更快速度的衰落。一条有机会基于中国创新实践和数据优势领先世界的赛道,最后烟消云散。
体验管理,让体验的价值可感知、可量化。3年前第一次看到美国体验管理赛道的成功先例时,我非常兴奋,因为它们解决了体验行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从事体验行业18年,投身体验咨询14年。无论是从专业上还是资本价值上,体验管理都为我们这些体验行业老兵开辟了新的战略价值方向。
今天,将与各类投资人的交流心得,结合我自己的从业经历,谈谈我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想法:
· 国外体验管理的蓬勃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国内是否可以进行复制?需要做怎样的变化?
· 制约中国体验管理赛道健康发展的,2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01
一飞冲天,源于惊人积累
国外的体验管理赛道,近三年是井喷期。2018年Survey Monkey上市,市值31亿美金。2019年7月Medallia上市,今年7月被私募基金以64亿美金私有化退市。今年初Qualtrics上市,当前市值193亿美金。今年中Sprinklr上市,市值38亿美金。11月Braze与UserTesting成功IPO,市值66亿、14亿美金。
时间不能折叠。井喷之下,是行业头部品牌至少10年以上的潜心积累。Medallia、Qualtrics、Survey Monkey均是在成立的第19年上市。而Sprinklr从CRM领域出发转向XM用了12年。
这种长时间的积累,重点集中在两个维度:专业服务、数据系统。专业咨询出身的,持续发力数据与系统。技术出身的,不断补充专业服务能力与行业knowhow。前者,Medallia是典型。后者,Qualtrics是典型。
Qualtrics成立之初是面向研究人员的调查工具,提供灵活与自助式的产品,并开放合作伙伴生态。2018年被SAP以80亿美金收购。今年初分拆上市,首日大涨51%,达到273亿美金,此后开始下滑。今年Q3财报显示该财年累计净利润为-7.49亿美元。
自被SAP收购后,Qualtrics积极强化在体验专业服务能力方面的布局。2018年收购了知名体验研究机构Temkin Group,后又成立了体验管理研究院(Qualtrics XM Institute)。
专业服务能力,决定了体验管理行业解决问题的高度与深度(天花板)。数据系统能力,决定了行业的复制性与效率性(规模)。两者缺一不可,前者必须通过长时间与行业的互动,建立起知识与理解的积累,后者则能够通过技术放大。
02
复制成功,难点在专业服务积累
前景广阔,赛道级的成功,完全可以复制。2020-2027 年XM市场规模预计保持13%的高速增长,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美金。2022 年国内市场规模也将增至118 亿人民币(IDC预测)。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体验管理赛道。体验经济在中国已经蓬勃发展多年,用户、品牌、行业,对体验的认知比国外更丰富、更立体,要求也更高。同时数字化基础建设与智能设备的使用率,中国领先全球,技术端的积累与资源也是首屈一指。
03
选对路,弄脏手
“手不脏”,是指大部分新进入者,表面“勤奋”实际“懒惰”。拿着自己熟悉的逻辑或模式去直接挂钩,对体验管理命题的深入探索不足。
太多人过度关注“讲故事”,疏于甚至不屑于体验管理的边界和内核。做问卷的、做广告投放的、做爬虫的、做A/B test的等等,在自己的舒适区生搬硬套。比如把问卷等同于体验管理,做个满意度反馈的问卷就定义为体验驱动,透支的是品牌对“体验”的信任。
04
共同努力,做大做强做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