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新闻
韩国新闻
中国新闻
华侨华人
中国电视
文化交流
经贸商桥
韩流时尚
今日青岛
旅游宝典
医药健康
名家博报
视频中心
看中国
特别报道
中国推进气象服务守护绿水青山
2023-02-27 23:15:18
点此关注世界侨网更多资讯
朱金宜
变化万千的
气象
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技术加持下,
中国推出多种多样的
气象服务
,
在
预测天气
变化
的
同时
,还为守护绿水青山、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新年伊始,一架搭载着
30
多个大气观测仪器的
B-3587
飞机从北京起飞,掠过周边地区的工厂上空,载回一组大气成分的实时数据。
这次飞行获取的数据将被用于推算大气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浓度数值、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助力精准防治大气污染。
为了成功获取数据,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级工程师赵德龙及其团队,进行了上百次航测试验与调适改造,填补了大气成分飞机航测先进平台建设及专用仪器组合方面的空白。
赵德龙相信,越来越完善的大气污染飞机航测平台,能为工业减排、政府防范治理空气污染决策等提供更多科学支撑。
2022
年
6
月,一份来自风云气象卫星的监测报告提示,太湖西部沿岸区和湖心区出现蓝藻水华,一场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属地协同的蓝藻防控行动随即展开。
不只是蓝藻,拥有较强对地监测能力的风云气象卫星,能够对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其常态化生态监测评估产品已涵盖植被、水体、沙尘、积雪、火情等
20
多个种类,有利于及时掌握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参数。
截至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涵盖
7
个大气本底站、
27
个气候观象台、超
7
万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
120
个高空气象观测站、
242
部新一代天气雷达、
7
颗在轨业务运行风云气象卫星等,愈加全面、精确的气象监测数据将为探明生态本底、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什么时候才能下场雨?”
2022
年春夏,持续的晴热少雨天气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草原、河湖打了蔫儿,当地百姓犯了愁。
于是,一场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启动了。历时近
3
小时的高空飞行,增雨催化剂被均匀地播撒在云层当中。作业飞机着陆后不久,期盼已久的甘霖也终于落地。
近年来,
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试点遍布三江源
、
祁连山、丹江口、白洋淀等重点生态保护区,
通过
持续开展大范围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及时补充生态用水,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作用。
中国气象局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可开发的云水资源每年达
2800
亿吨。从借助高科技探测技术找到“雨做的云”,到研制成功雷达指挥、自动发射、立体播撒的地面作业系统,再到中国第一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
-I
”首飞成功,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已居世界首位,越来越成为修复生态环境的有生力量。
风与阳光,是能够转化为清洁能源的气候资源。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光伏板应在何处布局?如何把握风能、太阳能波动性特征,为平滑电网调度和稳定电力供应提供支持?气象部门正在给出答案。
走进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中
国首个综合能源气象服务平台
——黄冈市电力调度智能气象服务决策支撑系统正在“动脑”,将气象预测转化为功率预报
,
助力黄冈市新能源发电量有效并网利用。
在内蒙古,风能精细化数值模式预报系统的预报时效已由
8
小时延伸至
100
小时,空间分辨率提升至
2.7
千米,得益于此,内蒙古电网风电并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风电发电量
持续
增加。
四川省华蓥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
给当地
学生讲解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的作用及其使用知识。
邱海鹰
/
人民图片
河北省
秦皇岛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为
当地
小朋友讲解气象科普知识。
曹建雄
/
人民图片
浙江武义,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
张建成
/
人民图片
世界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