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白居易笔下的杭州余杭,依山傍水,秀丽清雅。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便蕴藏着良渚文明的火种,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到如今,“浙江经济第一区”的光环之下,更是萌发出智能化、数字化的创新活力。
3月28日至29日,“走读余杭”中外媒体、达人采风团在良渚文化大走廊深度体验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科创企业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的动人实践。
当五千年文化与现代科技融汇流动,余杭,是一片走不完的宝地,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
良渚文化大走廊:
在省级战略中读懂一座城
在余杭,有一条连贯东西的无形通道,串联起良渚古城遗址、大运河、径山茶宴三大世界级遗产。这条文化主动脉,便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山水穿梭流转,历史在此鲜活。于是,整个余杭变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惊艳落于其间。
“山在西、水在东,古城遗址居中。”3月28日,采风团行走在良渚古城遗址。他们在古城方位与权力中心的莫角山宫殿感受“天地中心”的精妙选址,被中国古代都城的精巧结构深深震撼;他们拿起锉刀打磨玉石,在实践中触摸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远古智慧。春风吹拂旧时城址,踏青访古,每一步都与历史的回响共鸣。
穿过新石器时代的神秘与古朴,走入宋朝的细腻与雅致。在径山茶园,采风团手提执壶、注水调膏、击沸茶汤,以茶膏为墨、茶匙为笔,体验径山点茶。茶水在盏中旋转、沉淀,带着古意的美好祝愿清晰浮现,悠久的禅茶文化,在千年之后依旧流淌在今人的心绪中,情意相通。
跨越时光的河流,听到历史与现代的交响。在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采风团走进浙江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感受“国字号”招牌背后的数字文化实力;在思享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以良渚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的视频直播、文创周边、卡通IP等,诉说着数字技术手段为传统文化赋能的无限可能。
打卡良渚文化大走廊,走读余杭,我们看见一座城的厚度与广度。良渚文化大走廊保留了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存续了宋朝的美学,开辟了数字化时代的新风貌,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聚合,让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融为一体。
以良渚为名、因文化而兴。2022年,余杭区官宣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2023年,“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写入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良渚文化大走廊首度现身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聚焦聚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省域探索”重点工作的具体举措之一。一路走来,从县区谋划到市级战略,再跃升为省级部署,良渚文化大走廊不断彰显中华文明余杭标识,擦亮文化传播金名片。
在余杭,以文化遗产之名,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挖掘、整合与利用,历史深处的珍贵文物和仪式,被唤醒、保护、传承。
破题“新质生产力”:
科技浪潮中的文明闪光
让跨境商家仅需一杯咖啡的钱支付全球运费,仅用5天时间就能完成过去耗时几十天的跨境运输……从“五美元十日达”到“全球五日达”,菜鸟是如何做到定位?在菜鸟总部园区,装箱算法、自动化仓储让采风团大开眼界,端到端的全球智慧物流网络,自动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在物流链路中的广泛应用,让“数智科技+产业服务”触手可及。在申昊科技,“挂”在轨道上的机器人在头顶来回穿梭,地面上跑动着各类巡检机器人,能抗极寒的,有“手臂”懂操作,还有会潜入深海的……海、陆、空、隧全覆盖的机器人家族俨然成为工业领域的“健康卫士”,助力工业生产过程提质增效,让“人工智能+工业大健康”落地可感。
在科技的浪潮中,走读余杭,我们找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法。人工智能创新物流服务,智能机器人改变工业领域作业方式,它们是余杭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质态跃升的缩影。
前不久,余杭区发布《余杭区创新驱动 人才引领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为科学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未来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呼之欲出。
在余杭,以产业之形态,数字创意、数字艺术等手段正在助力古老文明与现代智慧交融。
古今交汇,历史扑面而来,科技奔腾向前。“浙江经济第一区”,擘画良渚文化大走廊的长卷,吹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角,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余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去往璀璨的未来。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阮奇炯 周莉 摄影 孙悦 丁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