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素红报道】2024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和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等主办,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济宁运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苏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等相关机构、单位协办的“中国作家运河行·走进运河城市”山东首站走进了有着“运河之都”美名的济宁采风、采访。
中国作家运河行组委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主席陈国栋,中国作家运河行组委会常务主任、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彭健,中国作家运河行组委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代表、《中国大运河文化》主编周伟苠,中国作家运河行组委会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权益部主任、著名作家李晓东,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和《中国作家》《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生态文化》《大地文学》《地质文学》《中国矿业报》《中国绿色时报》等相关报刊主编、记者与作家杨沐、赵腊平、蒋泥、蒋建伟、胡伟、佟鑫、吕树建、蒋冬梅、朱梦棣、贾志红、吴文峰、王江江等参加活动。济宁市副市长张东,任城区委书记张令华等会见采风团一行,任城区人民政府宋华东区长和相关负责人接受了采风团采访。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济宁市任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宋华东,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贾祥猛,济宁市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时慧芬,任城区副区长李强,汶上县委常委、副县长赵红雨,任城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韩爱芹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采风。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是孔子、孟子、颜回、左丘明的出生地,是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运河在济宁境内绵延230公里,以其连接南北的独特地理位置,大运河最高点的南旺枢纽水利工程,成为大运河上南北交流的重要枢纽。元、明、清均在此设立国家河道管理的最高机构河道总督署。
在济宁汶上的南旺镇,有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他是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制高点,被称作“运河水脊”。永乐九年白英提出“开汶济运”,在汶河修堤,引汶水入运河,南北分流,古籍记载是:“三分往南,接济徐、吕;七分往北,以达临清。”民间称之为:“七分向天子,三分下江南”。2019年夏天,本报记者曾在济宁市某局领导带引下,参观过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和这一段“运河水脊”,遗址地上明朝墙砖整齐方正,犹如新出,对济宁运河印象深刻。孔孟水浒微山湖,文武济宁也因南旺枢纽“运河水脊”“南水北流”而多了一道亮丽的大运河风景线,让济宁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运河之城”
作家采风团一行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乘坐游船夜游运河,在济宁古运河拉开了济宁采风之旅的帷幕。
任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宋华东和济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非遗传承人、企业代表等接受了采访。宋华东详细介绍了任城区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运河是济宁人民的宝贵遗产,任城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殷殷嘱托,以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为使命,让大运河这一千年文脉焕发新活力。
( 图片资料大运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