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一场特别的国际交流活动在浙江舟山粮食产业园举行。来自18个国家的2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于此,参与“in 浙江 连世界”2025海外华文媒体浙江采访活动,他们以国际传播者的视角,深入探访舟山粮食产业园,见证中国粮食产业的“浙江样本”。
舟山粮食产业园,作为国家级的创新基地,以“港口 + 产业 + 贸易”的模式,构建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关键枢纽。这里不仅是国家港口型物流核心枢纽,也是长三角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园区内40余家粮油加工、仓储及贸易企业汇聚,年粮食吞吐量超过3780万吨,形成了从原料进口到精深加工、从仓储物流到市场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媒体团首先探访了老塘山港区,这里是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也是杭州关区唯一的粮食指定口岸。港区的繁忙景象和“超级码头群”的高效运转,展现了中国在粮食物流领域的“中国智慧”。老塘山三期码头,建有 2 个 5 万吨级兼靠 8 万吨级散货卸船泊位,后沿可靠泊 2 万吨级船舶开展减载作业,主要开展大豆、玉米等内外贸粮食的减载中转服务,那一艘艘满载粮食的船舶有序停靠,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个关键节点;老塘山四期码头,是一座 5000 吨兼靠 1 万吨级件杂货码头,两个泊位主要承担袋装和散装粮食装卸业务,在粮食装卸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高效运转的装卸设备相互配合,确保粮食装卸工作的顺畅进行;老塘山五期码头,1 号卸货泊位最大靠泊能力 20 万吨,2 号散货减载泊位靠泊能力 20 万吨级,后沿可同时靠泊 2 艘 3.5 万吨级船舶开展减载作业,通过高效的减载平台,将前沿大船上的粮食分拨减载到后沿的小船,再运送至长江沿线粮食加工企业,极大地促进了粮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物流 “交响乐”,各个环节紧密协作。
在舟山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媒体团见证了年加工200万吨玉米的智能化工厂的崛起。这个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标志着浙江粮食精深加工迈入合成生物学时代。该项目由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 30 亿元,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淀粉糖系列、膳食纤维、变性淀粉系列等精深加工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 200 万吨。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 24.8 亿元、用地 245 亩,新建生产车间和仓储车间,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及控制系统等,全力打造玉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 100 万吨。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淀粉糖浆、结晶山梨糖醇等多种产品,利用合成生物学绿色制造技术生产阿洛酮糖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 105 万吨 / 年,全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 52 亿元,利税 12 亿元。这一项目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极大地丰富了粮食精深加工产品体系,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此次海外华文媒体的探访,不仅展示了舟山粮食产业园的产业实力,更是一次全球对话的发展经验分享。园区的“港口+产业+贸易”联动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粮食枢纽建设的范本。科技创新贯穿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体现了浙江“向创新要粮食安全”的顶层设计。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舟山正构建“买全球、卖全国、链全球”的粮食贸易生态圈。“浙江用工业思维重塑农业,这是粮食产业现代化的东方答案。”随着海外华文媒体的镜头与笔触,舟山粮食产业园的轰鸣机声、智能码头的钢铁交响、生物车间的科技脉动,将化作一张张“浙江名片”飞向世界。这场探访不仅彰显了浙江守护大国粮仓的硬核实力,更传递出中国粮食产业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浙江正以粮食为纽带,谱写与世界共赴“粮”辰美景的新篇章。
世界侨报记者 夏冬怡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