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电厂年均发电量超过28亿千瓦时,满足全岛超过40%的用电需求,稳定了巴厘岛及周边地区的电力供应,每年还为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节省约1.2亿美元购电成本。
■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每月对巴厘—爪哇电网供电的全部25个机组进行评价,巴厘岛电厂的可用率、稳定性、执行率等综合指数始终位居前三名。
■巴厘岛电厂共有374名员工,当地员工比例达60%以上,远期计划将达到80%左右。
从印度尼西亚巴厘省首府登巴萨驱车向北,沿着盘山路行驶约4小时后,便来到紧邻爪哇海的巴厘岛最北部。记者眼前,错落有致的围墙上砌着层层叠加的塔尖,红褐色墙体和建筑屋顶都与巴厘岛各处的古迹浑然一体。“为了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华电对电厂精心设计,旨在做到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和岛上的风景、环境、生态融合。”中国华电集团印尼巴厘岛一期燃煤电厂项目(巴厘岛电厂)运营董事王庆栋对记者说。
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岛上各地
记者走进巴厘岛电厂,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公园,蓝白相间的厂房和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只有高耸入云的烟囱表明这里是巴厘岛最大的发电厂。电厂总装机容量426兆瓦,于2015年9月投产运营,大大缓解了巴厘岛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巴厘岛是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然而电力系统一度并不发达,仅依靠岛上几座燃气、燃油发电厂和一条海底电缆供电。
在巴厘岛的罗维纳酒店,记者看到角落里放着一台柴油发电机。酒店经理巴旺告诉记者:“发电机再也用不着了,因为岛上有了中国建设的发电厂。巴厘岛过去几十年间电力不足,有时夜晚停电,酒店一团漆黑,让乘兴而来的游客十分扫兴。”
不仅是酒店,岛上居民生活也曾受到电力供应不足的影响。记者来到吉鲁甘巴望村,看到芸丽老人正在打扫院子。她告诉记者:“以前经常停电,电饭锅煮着米饭停电了,只能改用柴火烧。有时甚至连续停电一整天……不仅没电,自来水也停了,做饭洗澡非常费劲,得从井里打水,用柴烧热。晚上只能用煤油灯、蜡烛照明。”
巴厘岛电厂投产后,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岛上各地,电厂年均发电量超过28亿千瓦时,满足全岛超过40%的用电需求,稳定了巴厘岛及周边地区的电力供应,每年还为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节省约1.2亿美元购电成本。
“同学们将来都想到发电厂工作”
记者在电厂采访时,正好遇到附近学校的小学生来电厂参观。他们围在技术人员身边,指着发电机组和控制台好奇地问个不停。一年级小学生达托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机械,如果我以后能操作它们就太棒了!”六年级的图鲁斯对记者说:“把煤炭变成电,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同学们将来都想到电厂工作。”
带领孩子们来参观的校长克帕里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都是附近吉鲁甘巴望村小学的学生,从发电厂开展‘公众开放日’邀请当地民众走进电厂、传授知识以来,学校每年都带孩子们来参观。每次到电厂,孩子们就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我们学校是2014年在电厂帮助下建设的,新校比旧址条件好多了,更重要的是不再停电,孩子们晚上再也不用点蜡烛看书了。”克帕里说。
在克帕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学校。绿荫下,成排整齐的房子、绿草如茵的操场,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构成和谐的画面。学校有6个班,每个年级一个班。在一年级教室,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大声说道:“中国是印尼的好朋友,我们很想去中国。”
早在电厂建造期间,中国建设者就积极参与当地的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所在区域提供捐助,兴建学校、医疗机构、防灾救灾设施,开展公益活动。“周围村子很多人都得到过中国公司的帮助,大家都很感谢中国!”村民维加拉着记者的手说。
环保排放标准大大高于印尼国家标准
巴厘岛电厂北端设有燃煤卸货码头,附近是一个渔村,电厂周边的水清澈见底,还有渔民在海岸边钓鱼。在码头沿岸的海面上,记者看到成群的海豚嬉戏。“这里是巴厘岛最北端,有海豚湾之称。电厂运营后,对环境没有影响,海豚数量依然很多。”村民格图特说。
这座巴厘岛最大的电厂依托中国技术,环保排放标准大大高于印尼国家标准。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每月对巴厘—爪哇电网供电的全部25个机组进行评价,巴厘岛发电厂的可用率、稳定性、执行率等综合指数始终位居前三名。“不仅降低了岛上对燃油燃气发电的依赖,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副总裁尼克说。
目前,巴厘岛电厂共有374名员工,当地员工比例达60%以上,远期计划将达到80%左右。电厂定期为当地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为印尼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电力技术和管理人才。
吉鲁甘巴望村的小伙子安德里从电厂建设时就开始为华电工作,如今已经6年了。他说:“自从有了电厂,年轻人就业方便了很多,经过培训考核后可以到电厂工作,就不用离开家乡去别的城市。”“安德里用积攒下来的工资刚把家里几十年的房子整修了一下,宽敞洁净。家里电力充足,电视、冰箱都能正常用了。”安德里的妈妈高兴地对记者说。
印尼总统府办公室主任穆尔多戈说:“巴厘岛电厂发展很快,非常环保,发电量也很大。电厂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电网供应紧张的局面,提高供电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造福当地人民,是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
(本报印度尼西亚登巴萨1月30日电 本报赴印度尼西亚特派记者 孙广勇)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3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