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侨报总编辑 张益波 报道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丁观加 丁建中 于文江 马骕 马玉岩 孔宪江 王培东 王孟奇 王天胜 王玉玺 王晓辉 王巨亭 仙福民 任光荣 刘艳会 孙世昌 孙培增 李魁正 李雪梅 李延声 陈棣 陈有德 陈醉 吴桐森 吴山石 杨金星 邱永聚 杜大恺 邵剑 张复兴 张培成 郑永标 宫来祥 周铁铮 林任菁 胡林 赵贵德 赵治平 赵绪成 骆云 南海岩 姚思敏 姚龙顺 姚旭辉 徐国武 高卉民 聂干因 崔景涛 崔泽培 黄少华 黄曙光 萧海春 董继宁 董小明 舒大文 程明 韩书力 蔡超 潘华 潘慧
参展画家--潘华
潘华,浙江慈溪人。笔名大山、听雨,号苦耕斋主,职业画家。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并获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展,还多次入选并获奖浙江省大型美展。书法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大展。其中,中国画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政府、高校、等单位收藏。书画作品还在《美术》、《收藏》、《中国画家》、《中国书法》等报刊杂志上刊登。出版有《潘华作品集》山水、花鸟上下集、《溪上画家·潘华辑》、《溪上书家·潘华辑》、《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丛书·潘华中国画小品集》、当代中国画名作精选集《画坛里程碑》、《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品集》等等。
现为中国美协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书画院画师、杭州四明书画院画师、慈溪画院副秘书长、原慈溪市美协副主席、浙美画院院长、海上书画院画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之我见
文:潘 华
我国的绘画艺术和其它古老文化一样,历史悠久而丰富灿烂、画家如云、作品如海。因此想要一幅来反映一个时代山水画的风格,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绘画类别之多。有壁画、岩画、彩陶画、帛画、木简画、年画、版画等画种。中国画最具民族特点,中国画可分三大类,有人物、山水、花鸟。中国画又可分工笔、写意二大类。还分重彩、淡彩、水墨等。中国画与文学、道学、佛学、书法及篆刻艺术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唐代画家张彦远早已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是自成独立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实在是太丰富了,如真正去研究中国画艺术是我们一辈子做不完的功课。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时兴起,这是个概念性的说法。很有可能因年代久远,有些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已淹没在历史的年轮中,而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只留下晋朝画家顾恺之的人物带山水画为早期作品的代表。东晋画家戴逵,他擅画山水、人物。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其画云山精韵连锦,风趣巧拨,百工所范,博学多才。南朝画家宗炳,性好山水、人物。他首创“小中见大”的画法,著《画山水序》,中云:“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述了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对后世山水画创作及理论影响极大。南朝时期还有许多山水画家,如王微、萧贲、张僧繇等。很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他们永远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隋代画家展子虔是个擅画人物、车马、山水的大家。对唐代山水画影响很大,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存世作品有《游春图》,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山水画作品,后世称其为“唐画之祖”。对后来山水画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世称为大、小李将军。青绿山水是唐代山水画的主流,以其金碧辉煌的色彩、古朴典雅的气息,彰显了唐代博大开阔、华贵高雅的审美特征。李思训、李昭道作为唐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推李思训为“北宗创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也是唐代山水田园画派的代表。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擅画人物、水墨山水。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后人称为王维南宗“文人画”之祖。说明了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唐代还有许多优秀山水画家,如吴道之、卢鸿、郑虔、王宰、张操、王洽等。对后来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有很大影响。
五代、南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已达到了巅峰,为中国山水画建立了丰碑。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之多,有荆浩、关仝、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荆关”北派山水。北派山水气势浑厚,当时荆浩已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为内容的六要,以及笔有筋、肉、骨、气四势之说。“荆关”的山水画风为北派代表。
董源、巨然是中国山水画南派典范。“董巨”的中国山水画开创江南真山实景为本,独创“披麻皴”山头卵石法,山势平缓,风雨溪谷,用笔严精,水墨明洁。“董巨”成为中国南方山水画之祖。
五代、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家。卫贤、郭忠恕、李成、范宽、郭熙、张择端、米芾、燕文贵、许道宁等。各自有山水画造诣。董源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董源、荆浩、关仝、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当时还产生了许多“风俗画”也可称工笔山水画。最为典型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当时现实社会生活写照,作者功底深厚,技艺高超,真实自然,是杰出的代表。
南宋画家有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各自形成了自己面目的山水画,开创南宋一代画风。对明代的浙派和院体山水画影响很大。这时期还有许多有成就山水画家,如米友仁、赵伯驹,王希孟、阎次平,梁楷等。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无款山水画佳作留世、佳作“佚名”确为遗撼。
元代山水画最为成熟,已达到最高境界,受五代、宋代山水画风的影响 ,也有几位很有实力并自成一格的山水画家。有赵孟頫、黄公望、唐棣、吴镇、倪云林、王蒙等等。黄公望、倪云林、王蒙、吴镇称“元四家”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有所创造性的突破。元代时期也有许多优秀山水画家有所造诣。有些山水画家没有留下名来。但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贡献。
明代时期,江浙一带有许多影响的山水画家。有王绂、戴进、吴伟、江肇、王世昌、徐渭、谢时臣、监瑛、陈洪绶、董其昌、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等。后称“沈、唐、文、仇”明四家,为吴门画派。明初,戴进为代表开创浙江画派,还有浙派支流“江夏派”。明时期还有许多画派形成,武林画派。杭州地区山水画家蓝瑛为代表,嘉定画派、停云派、松江画派嘉兴画派等等。
清代,继承传统复古山水画的有“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加吴历、恽寿平、亦称“清六家”。还有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朱若极)。皆明末遗民,均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他们的山水都有自己强烈的风格,造就之深,另后人不能所及。清代还有好多有成就的山水画家,龚贤、樊忻、邹喆、吴宏、谢荪、高岺、胡慥、叶欣为金陵八家。扬州画派、新安画派、姑苏画派、袁氏画派、江南画派、浙西画派、京江画派、黄山画派、岭南画派、松壶画派等等。
这个时代还有像梅清、戴本孝、吴历、袁江、袁耀、戴熙、任熊等优秀的山水画家。
近代有一批高水准的山水画家,如黄宾虹、潘天寿、傅包石、张大千、李可染、吴湖帆、石鲁、陆俨少、陈子庄、黄秋园等等都很有成就。他们是当代艺术家的典范,人品造就艺品。我们应该深刻地去理解、学习他们的人品、修养、学识、精神。
中国画山水画之境界,追求自然造化之美,融合万象为一,山水画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日、月、星、晨、风、雨、雪、露、晴、阴、阳等四时气候景象以及气象、物象等等天地万物息息相关。有此理念,中国山水画更有情趣,更加丰富多彩。
画文人画都要有丰富广博的艺术修养,以诗、书、画、印熔为一炉,更为丰富中国绘画艺术。还要有“气韵”。加之画家的思想、精神、文化、人品、天赋、悟性,勤奋多方面修养造就的作品,更有韵味,绘画的最高境界是神韵。
中国绘画历来已有很多优秀论著。唐代张橾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理念,意为画必须以天地造化为师,以气韵求其画,以着力于传神。至所神韵关通之要。
唐人张彦远提出“书画同源”之理论、文人画家作画多强调书画用笔的法度和功力相通。正因为用笔的方法和功力相通,徐渭以草书笔法作大写意。郑板桥以“六分半书”画兰、竹。吴昌硕以石鼓文书写花卉。黄宾虹、潘天寿以“折钗股,屋漏痕”书法入画。都获得了名具情性的笔墨韵味。张彦远称赞顾恺之用笔“紧劲联锦、循环起息,调格逸易,风起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称吴道之,“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之说。
唐人书家李邕所说: “学我者生,以我者死。”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借用此句。学书画师承和突破的必要性。搞艺术到一定(程度)成度需要有自己的强烈的个性。还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本意是强调画家的画外功夫,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云:“不读万卷书,不知道理之渊博。不行万里路,不知天地之广大。”显然,画家需要有广博的见闻、知识和开阔的胸襟。
元代,赵孟頫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说书法无论篆、隶、行、草,其用笔之法到画法上,当画用笔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不少著名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文徵明、郑板桥、吴昌硕等等事实上书法功底的深浅对于一位中国画家艺术成就的高低是起关健性作用的。
明代画家文徵明语出:“人品不高”则“用墨无法”。画家人品很重要,人品与画品的关系,是人品有多高画品就有多高,技法与人品的修养至关重要。
还有清代革新派画家石涛“师古人之心。”之说。“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的含意所在。石涛还认为“有法必有化”,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意即任何事物都有准则(即所谓“经”),也有变通(即所谓“权”)。绘画应有法度,也应有变化的灵活性。因此一幅好画应该法在其中,化美其外,达到有而无法的演化,郑板桥称赞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正是“有法必有化”的最好说明。
清代程正揆对宋元山水画下笔用意迥异的鉴别,“宋人无笔不简,元人无笔不繁”,宋画迹繁密,元画则相反,疏疏笔法却很丰富,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认为,称宋画“千笔万笔,无笔不简”称之元画三笔两笔,无笔不繁,而意味无穷。”
清人,郑板桥提出,“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与石涛所谓“至人无法”是一个意思,高明的画家,在未画之前,总是不为成法所拘,在既画之后则达到有法而又无法的化境,即具有自然天成神韵。古人对中国山水画研之深优秀画论著作之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丰富多彩,我们今人应该去值得深思。
当代中国画山水画家正逢盛世,所以创作颇多,另人眼花缭乱。但达到一定高度,而有自己风格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不知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大潮的冲激关系?还是其它原因?如名利关系看得太重之故吧?
现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日飞猛进。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电脑、电视、报纸、杂志、画集,各类广告图片盖天铺地,媒体宣传花样百出,已麻木了人民的视觉。现在真正在研究艺术之人不多了。有些人为了名利,还有些人通过各种手段,自我包装,自吹自捧,自称“大家、大师、巨匠” 等等。还有自称“牡丹圣手、兰花王子,江南才子、江南鸡王,中国猫王,中国怪才”等等。那些人有哪有时间去研究中国古老优秀的文化艺术呢?这些人根本没有衡量自己的实力和功底,还有些人位置座得很高,名头听起来很大,但笔性一点也不行,是经不起考验的。他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艺术,为了自身利益而已,那是披着艺术幌子外套的生意精。现在真正在花功夫搞艺术的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耕耘者,我们值得去尊重他们。
社会的车轮在运转,现实社会金钱很重要,有钱可以达到各种目的,有权可以得意自如。这只是表象而已。以前,陈子庄、黄秋园已有所例。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品位、修养的不断提升,人们鉴赏、识别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呼唤时代新声以作品来说话。我希望搞艺术之人不要去迷信名头,能去浮去燥,能静下来搞点实事,尽量发挥自我。让公众去衡量吧!是真金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