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开展绿色建造试点工作的函》,决定在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开展绿色建造试点,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这意味着,湖南省是全国唯一的全省范围的“试点省”。 “发力点”在哪?
一、问题的提出。谈到建筑工程,人们很快就想到“建房、造桥”。那么何谓“新基建”?中建集团和其所属的企业,应如何抢抓“新基建”的大机遇? 众所周知,城市的地下管线就像城市的血管,密密麻麻,隐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地面之下。但一旦发生故障,城市的“血管”就不舒服了。如何在设计规划建设中,实现集约管理,马路不再临时开挖(挖了补,补了又修…)? 城市怎样才能解决“下雨内涝,如看海”等“城市病”?老城区的改造能否不仅仅是“一拆了之”,能否更好的留下“城市记忆”? 事实上,在这方面中建集团早己在“谋篇布局”,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二、 中建集团的“硬核”。 资料显示,11月16日至29日北京举办了中国建筑重大科技成就展,并引起国内外建筑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超高层及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关键技术与应用”“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铁路车站设计建造技术”“深大长基坑安全精细控制与节约型基坑支护新技术及应用”……八年,该集团拿了18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除国家科技进步奖外,中国建筑还在八年内得获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49项,获得近三届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220项,其中一等奖56项。主编国家和行业标准43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524项,数量和质量保持领先。自2012年以来,中国建筑持续推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布局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地下物流、机器人及智能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动新型建造技术发展,不断加入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近两年科技投入增速超过30%,位居中央企业前列;注重研发,承担了1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居同类央企首位;注重人才,培育张锦秋、肖绪文院士等行业领军人才;注重成果,截至2019年底累计获各类国家科技奖75项。
另据悉,中国建筑还有望在新一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有所斩获。
“在今年疫情防控复杂形势下,中国建筑积极组织有序复工复产,5项科技创新成果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6项詹天佑大奖。” 中国建筑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郑学选说。
谈到下一步创新方向,中国建筑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表示,未来将增强规划设计引领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基础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三、来自中建五局的调研报告。
突破创新 勇攀高峰
——追溯中建五局五十载奋斗历程的思考
作为中建集团核心企业,五十多年以来,中建五局扎根潇湘热土,追求卓越、不断蜕变,由一个濒临倒闭的老国企,业已成为一个“队伍精干、主业清晰、资产优良、文化积极、商誉良好、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企业。
2020年,中建五局正在运营投资项目28个,项目绩效考核均以高分通过,满足全额付费要求,项目总资产超400亿,其中进入运营部分的资产总额超300亿。其中,中建信和地产接连斩获北京门头沟和广州花都地块,首次挺进北京和大湾区,成为首家进驻北京市场的湖南本土房企。2020年10 月 22 日,中建五局与长沙市政府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谋篇布局,筹划未来。在2020 年湖南百强企业评选中,中建五局在百强榜单中蝉联第二,稳踞“湖南三强”。 55载艰辛奋斗,中建五局已发展成了集“投资商、建造商、运营商”“三商一体”的现代化投资建设集团。
一、现有优势
一)升级高端制造业项目 夯实科技基础
随着市场竞争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房建领域由传统住宅类项目向高端制造业、EPC、公投等高端项目升级,基建业务由投资拉动转为公投为主,打造投资、基建、海外业务的比较优势。
中建五局持续向聚焦价值创造、信息化应用更深的“科技五局”升级。在其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共斩获鲁班奖近 100 项,国优奖近 80 项,发明专利 1975 项,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近 200 项,省部级以上工法 700 多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完善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中建五局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发展战略要素、人力资源管理要素、项目经营与成本管理要素和企业主流文化要素”为内容的科学管理体系,每一战略、每一决策最后都必须落实到项目上,其管理成果与成效最终通过项目体现出来。在队伍结构上,由早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型。全局 3 万职工中博士后、博士、硕士 1865人,自有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占比 88.07%。
三)打造全产业链优势
“十三五”以来,中建五局形成了包括投资、设计、基建、安装、钢结构、装饰、园林、物业在内的全产业特征。2018 年,组建局工程总承包管理中心,并相继成立局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公路设计院,为持续构筑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设计支持。
四)运营市场化、运维智能化 实现高效运营 中建五局致力通过智能、高效、安全运营,达到低能耗、低人力、低成本、高品质运营。2018年的管线入廊项目作为长沙市第一个真正的“准经营性”PPP 项目,采取“政府主导 + 市场化运营”模式,做到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及管线权属单位三方合作共赢。2018 年 9 月,五局成功收回第一笔年度使用者付费,标志着五局正式迈进城市运营商的门槛,进入投资商、建设商、运营商“三商一体”的新时代。
为做好项目的运营维护工作,2017 年 4 月,中建五局在中国建筑率先成立首家管廊运营公司—湖南中建管廊运营有限公司,利用“BIM+GIS”三维可视化技术打造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对廊内附属设备、入廊管线、廊内环境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收集,为管廊运营提供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有效保证管廊安全和提高运维效率,成为全国第一个“BIM+GIS”智慧化管廊运维监控平台和全国一流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供应商。
二、存在不足探讨
一)项目管理存在改进空间
中建五局为了实施对项目责任目标的管理,全面执行项目法施工模式,建立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管理项目施工队、管理班组的项目管理结构。中建五局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使得项目部成本管理岗位少、成本管控担子重。而在项目部成本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上也存在责任分配失衡的不合理之处,项目成本估算上也存在缺乏完整性、全面性的不足。
二)组织结构仍有精简、优化空间
1996 年,五局出台了总部机关深化改革方案,机关共设置23个部门,其中行政职能部门16个,党群部门7个,2000 年五局总部机构由原来的23个部门压缩为13个部门。此后,中建五局一直致力于推进简化组织结构,提升行政效率。但现存管理体系仍存在低效、冗杂的弊端,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三)促进子公司协同优质发展
中建五局下设三公司、投资公司、广东公司、土木公司等分公司,其中三公司、广东公司业绩较为靠前,不同子公司间业绩存在巨大差异性,应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子公司协同向优发展。
三、未来展望及建议
2020 年,中建五局提出“一最两创、三强三优”的“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致力于成为“最具持续价值创造力的一流投资建设集团,创发展品质一流、文化品牌一流企业”。
一)优化市场布局。
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市场布局。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新中标分别为 574.6 亿元、422.13 亿、163.15 亿,同比增长 38%、8%、77%,雄安新区新中标 7.42 亿;二是与各区域分局签订年度责任书。除西北分局外,其他区域分局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尤其是北方分局累计新签 464 亿元,同比增长 105%;三是科学优化互融区域机制。对长时间未取得市场突破的单位予以退出、更换。
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020年以来,对近 3 年未开展竞聘的三级总部机关实行全员竞聘。在三级单位层面设置专业、集成的职能服务机构,推行计量、财务中心,试点营销、策划、集采中心。
三)升级“信·和”文化。
2003 年至今,中建五局先后开展了 5 次思想文化行动,助推企业 12 次获“全国五一劳随着企业的发展,五局先后开展了近 20 场次“信·和”文化升级研讨。坚持不懈地推动“信·和”文化在企业的落地、开花结果及传承升级,将为五局实现跨越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四)践行社会责任。
在疫情期间,五局党委迅速调集 4000 余名建设者,在全国 9 座城市,承建19 座医疗防疫工程。其中,支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及两座方舱医院建设者超千人。在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中建五局打了一场漂亮的村容村貌提升百日攻坚战;在扶贫点邵阳县栗树庙村,中建五局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新建油茶基地、鸡场、牛场,举办多场产业培训;今年又深入到集团定点扶贫点甘肃康乐县,开展党建结对帮扶和教育扶贫工作。
“新基建”发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