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实效经济学是世界上第九次经济学革命
4月14日,TheSwedishPost(《瑞典邮报》)发文“WhyistheActualEffectEconomicstheNinthEconomicsRevolutionintheWorld”,本中文稿为受访者所提供的该文翻译稿。
《瑞典邮报》编者按:中国学者罗来军教授约30年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实践创立了实效经济学。学者选文《经济学第九次革命及中国学者理论修正既有经济学》(注:英文有误,正确的为《经济学第九次革命及中国学者理论修正西方经济学》),指出“在目前世界上经济学发展难以突破的格局下,中国学者罗来军创立的实效经济学在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提出了创见,对以往的经济理论又前进了一步,并能够对既有经济学进行一定的修正和改进,足够称得上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又一次革命,即世界上第九次经济学革命。”围绕着世界上第九次经济学革命的主题,本报对罗教授做了专访。
记者问:可谓是全球的学者多如牛毛,但创立理论者少如牛角。您是怎么想起来创立实效经济学这样一种经济理论的?
罗来军:在您提到的文章《经济学第九次革命及中国学者理论修正既有经济学》中有一段话:“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不实效的问题,那么把实效经济学及其影响称之为‘实效革命’,恰逢其时。提出‘实效革命’以便向世界各国各地提醒和强调经济建设要注重经济实效,规避浪费、损耗、负作用等经济问题。”这段话实际上道出了我创立实效经济学的初衷和想法,即规避不实效的经济问题。创立经济理论的想法要追溯到我读大学时,我本科是在北京大学读的经济学专业,当时的授课老师讲前人创立经济理论的情况激励了我,也想创立经济理论。这是上大学时的朴素想法,但当时并没有行动。在我大学毕业后,意识到现实中存在较多经济问题,开始观察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试图提出一种经济理论进行预防、规避、解决这些问题。从那时起,开始了创立经济理论,边观察世界上的实际经济问题边论证构建经济理论。
记者问:实效经济学相对于既有的世界主流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创新?
罗来军:我与学者们经常讨论实效经济学,以便不断地改进完善该理论。根据我的思考以及大家的看法,在此讲三个主要的理论创新。首先,提出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实效=受众效益-投入消耗-所涉影响”),并基于此形成比较完善的经济学理论。传统经济学针对个体对象进行分析,但实效经济学基本范式打破个体分割,从整体资源流进行判断,并全面覆盖人类经济活动相应因素,包括正负作用,更为客观科学。世人把该范式称为“经济总公式”,与凯恩斯的“经济学总公式”(GDP=消费+投资+净出口)相对照。其次,实效经济学的最大理论创新、最大实践贡献被认为是提出受众效益。即消费环节、使用环节的实际效益。这与企业效益不同,比如一个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就产生企业效益;如果这些产品没有被人们消费或使用,则受众效益为零;这对传统经济学做出了直接的突破。学者提出“斯密|马歇尔—罗来军”框架:斯密的“分工和专业化”和马歇尔的“资源配置”均指向经济产出,罗来军“受众效益”的指向是产出被人消费或使用才有意义。提出受众效益的实效经济学范式从斯密和马歇尔的范式往前又走了一步,也是往经济的本质又走了一步。这一理论逻辑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学范式”。再者,实效经济学对世界主流经济学最为常见、实际实践中也最为常见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做出突破,改进和发展为“实效最大化”。当利润最大化和实效最大化不一致时,表明存在非实效问题,需要在企业、市场、消费、政府四个层面查找原因并进行治理,促进企业行为符合实效最大化,此时实效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相一致。该理论创新把微观、宏观有机统一起来,克服了既有经济学“宏微观脱离”的逻辑缺陷。此外,我讲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我和一些小学生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小孩子们讲相对论有很多错误,应该是小孩子们根据直觉感觉相对论不对,比如相对运动,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到底是静止还是运动,那么就无法确定任何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况,这个世界不就没有办法判断了吗?在这种讨论下,提出了第三参照论,根据第三参照就可以确定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这获得了社会上的好评:第三参照论在认知逻辑上超越了相对论,至此人类的物理逻辑有三个:绝对论、相对论、第三参照论(又称“相对绝对论”)。我把第三参照论的逻辑引入经济理论领域,用于判别经济事项的优劣好坏。不了解第三参照论在科学领域是否有道理,但是,其逻辑用于判断事物非常实用。
记者问:理论需要实践检验。实效经济学在实践应用上是否可靠?或者说是否有优势?
罗来军:人们讨论“实效革命”,不仅是实效经济学理论,更多地关注它的实际应用。比如,实效经济学提出的经济增长性质(第三类增长到第七类增长),对世界多国的经济发展富有启发。在实践应用方面,人们给出了积极反馈:实效经济学诞生不久就有成功的实践应用,这样的经济理论十分罕见。我在此讲一个例子。在中国航班上的一个应用,实效经济学曾提出理论分析:“乘客在飞机上餐饮时,塑料餐具往往有叉、刀、勺。人们往往只用一个,叉和勺居多。同时备齐叉、刀、勺不实效,只准备一个叉或勺即可。”中国的南航公司对这种不实效的情况做出了改进,制造出“勺叉”(Spork),即在勺(Spoon)的末端开些枝梢,有点像叉(Fork)。航班只提供一个“勺叉”(Spork),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材料和人工。这个应用在中国的各个航空公司、各条航线上普及得非常快,大概两年多的时间,绝大部分航线飞机只提供一个勺叉。而且,韩国等国外航班也陆续采用。此外,实效经济学还有一大特色,即依据理论出了一系列来源于实践的经济学试题。这些试题在呈现实效经济学的实践应用的同时,还通过和现有理论直接对比呈现了实效经济学和既有经济学的不同。
记者问:那么,对于实效经济学基于经济实践的试题,能否给出一个例子?
罗来军:比如下面的这个试题:根据世界科普资料,早在大约1920年,灯泡生产商就能够生产工作时长超过2500小时的灯泡了;但此后,灯泡的寿命不增反降,平均工作时间逐渐趋近于1000小时;并不是科技的局限,而是人为地“控制”灯泡的使用时限。请解答以下问题:(1)实效经济学对世界主流经济学最为常见、实际实践中也最为常见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做出突破,改进和发展为“实效最大化”,那么,以灯泡寿命分别为1000和3000小时(假设总成本都是26元,售价都是38元)为例,计算说明利润最大化和实效最大化的区别;(2)怎样才能实现生产商采取实效最大化的生产方式?为什么?实效经济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实效经济学克服了传统经济学宏微观脱离的弊端,请运用本题证明;(4)有学者把实效经济学称为实物经济学、真实经济学,请运用本题证明。限于篇幅,仅给出(1)和(3)的答案供参考:(1)以灯泡寿命作为受众效益的衡量指标,乘以系数X元转化为用金额表示,灯泡寿命1000和3000小时的受众效益分别为1000X元、3000X元。利用简化的实效算式“实效=受众效益─投入消耗”,两种寿命的灯泡使用一个的实效分别为(1000X─26)元、(3000X─26)元。对于同样时长3000小时,寿命短的灯泡需要3个,利润为(38─26)◊3=36元,寿命长的灯泡需要1个,利润为38─26=12元。它们的实效差别为(1000X─26)◊3─(3000X─26)=-52元。3个寿命短的灯泡比同样时长的寿命长的灯泡多赚24元,3倍的利润,但是实效减少了52元。寿命短的灯泡属于利润最大化,寿命长的属于实效最大化。(3)生产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是常见的经济实践(微观),这导致了毁灭类增长(宏观)。比如在114亿元的产值中,按照技术可以节约52亿元的投入消耗,这52亿元被毁灭掉了。这表明实效经济学把宏微观统一起来了,克服了传统经济学宏微观脱离的弊端。
记者问:实效经济学对世界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罗来军:实效经济学是观察世界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实践而创立,能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在此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前董事长魏家福曾到过很多国家,参加过很多国际事务,是一个“世界通”。他根据世界经验提出建议:把这一改变世界传统思维、评价方法的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制订实效经济学企业十原则,争取成为联合国实效经济学企业十原则,纳入联合国规制,为世界更多的地区和企业做贡献。已经拟订了实效经济学企业十原则,正在多方征询完善意见。十原则指出:实效经济学和现行世界主流经济学有很多不同,但是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引向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普惠性发展,深入践行中国领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此,制订实效经济学企业十原则,供世界各地的企业进行参考。比如原则一:企业要追求实效最大化,不追求偏离实效最大化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二:企业要追求受众效益最大化,不追求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三:企业要追求投入消耗最小化,积极推进节约型实效经济发展;原则四:企业要追求所涉影响最小化,规避为利润而不顾负面影响。每一条原则都给出实效经济学与既有经济学的不同、相应的实践引导和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