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新闻
韩国新闻
中国新闻
华侨华人
中国电视
文化交流
经贸商桥
韩流时尚
今日青岛
旅游宝典
医药健康
名家博报
视频中心
看中国
特别报道
中国考古科技范儿十足
2022-03-08 12:57:49
点此关注世界侨网更多资讯
禾
阳
走进
中国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大棚,能看见一个个透明的玻璃房子。这是为文物出土与保护设计的
“考古方舱”,舱内恒温恒湿,且配备有纵横的桁架、可升降的发掘小平台等,便于出土文物调运和考古人员非接触式清理。三星堆遗址发掘被誉为“一场高科技助力的多学科‘综合考古’”,也是现代科技与考古事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说起考古工具,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铁铲、毛刷、卷尺等,但对近年来
中国
一些考古场景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
“碗礁Ⅰ号”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配备的全面罩可通话呼吸器,可以实现水下与水上、水下与水下的无线通话;在“南海Ⅰ号”存放的“水晶宫”内,空中测绘平台可以实现毫米级、非接触、多视角、智能化的空间数据获取与构建;在三星堆考古现场,应急检测分析室、微痕物应急保护室、文保工作室等文保“小屋”和考古发掘舱为文物提供一条龙保护……如今的中国考古,正呈现出越来越足的科技范。
1921
年
10
月,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如今,遥感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逐渐在考古探测中广泛应用,
3D
打印、无人机航拍、
DNA
分析等新手段令人目不暇接,从地下到水下,从探测、发掘到修复、保护、研究,科技在考古工作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谨的考据、反复的论证,弄清楚文物的出处、追溯文明的起源、还原辉煌的历史,是考古学的特殊使命。如今,借助碳
14
测年技术,我们可以知道文物诞生于“何时”;借助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我们能知道文物来自“何地”。科学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正在为考古研究打开更大的空间。
文物是可感知的历史,以文物为载体,增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对文明的尊崇,同样是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数字敦煌”的上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轻点鼠标就能欣赏洞窟景象,“云游敦煌”小程序迄今已吸引近
4000
万用户线上浏览。在福州市博物馆,采用体感交互技术的“探宝”系统可让观众化身虚拟潜水员进入水下沉船遗址场景,沉浸式“探宝”。借助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文物的展陈方式不断出新,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也为文物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科技的运用,丰富了考古的思路、方法和内容,也让考古变得更加精准、安全、高效,助推
中国
考古事业抵达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2021
年三星堆遗址
“考古方舱”
工作现场。(
图片来源: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1
年
7
月
19
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上攀龟山遗址,游客通过沉浸式
3D
全息投影技术观看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效果图。
谢贵明
/
人民图片
2021
年
11
月
2
日,观众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观看采用
3D
数字化打印复原技术复制的敦煌莫高窟第
57
窟。
龙巍
/
人民图片
世界侨网